数字浙江总经理王巍:平台支撑改革,详解浙江数字化改革顶层设计“152”和县域治理“141”体系的贯通关系,区县数字化改革需求和省级如何赋能

2021年10月21日,安吉“两山”数字论坛举行。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对安吉来说,数字化改革是推动共同富裕的“船’和‘桥”,是深化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主抓手。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安吉的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

在会上,数字浙江技术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巍作了题为《平台支撑改革》的演讲,详细解读了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顶层设计“152”和“141”贯通关系,以及区县数字化改革需求和省级应当如何赋能等内容。

(以下为演讲内容节选)

640

数字浙江技术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早上好!“数字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重要战略部署,数字化改革启动后,“数字浙江”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推进“152”和“141”贯通

数字化改革的“152”顶层设计中,“1”指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支撑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5”指五大领域的综合应用“2”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

640-1

2021年10月11日,省委书记袁家军同志在市、县(市、区)数字化改革座谈会上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从加快县乡一体、推动平台融合、加快数据共享、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发力,推动省市县“152”体系与县以下“141”体系全贯通。

“141”是县域治理的综合集成体系。其中,第一个“1”指县级社会治理中心,“4”指浙江实践多年的、面向乡镇(街道)的“基层治理四平台”,第二个“1”指村(社区)全科网格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中,“浙里办”、“浙政钉”实现了群众和政府“双在线”,这是数字化的标志之一。

“浙里办”是群众办事应用,中央要求2022年之前实现全国“一网通办”。“浙里办”目前有约7500万用户,今年5-9月平均月增300万用户。

“浙政钉”是移动办公应用。浙江上至省领导,下至基层工作人员,约有143万人在“浙政钉”上工作。“浙政钉”上涌现出2000多个应用,其中,使用量排在前几名的分别是涉农应用、掌上执法、云讲堂、疫情防控等。

640-3

数字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152”和“141”的贯通。

整个“贯通”,包括业务平台(技术底座+数字资源)、应用和体制3个部分

技术底座贯通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云、网络、算力、功能、管理、可靠性和安全性都要贯通。今年,浙江通过建设IRS,把全省的云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资源、项目资源盘点清楚,要素全关联。今天可以清楚地知道全省有多少应用是同质、重复的,哪些数据用得最多,哪些用户真正获益。技术底座的贯通,本质是实现全域标准化。基于标准实现管理一体化,最终实现智能化。

4d086e061d950a7bf3d3a9c425724dd0f3d3c97d

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ntegrated Resources System,简称IRS)

数字资源贯通

技术底座装载的是算力、数据、组件、应用、门户、管理等资源。在资源侧,不仅有传统理解的原子级数字资源,还有分子级、高分子级各类资源。底座加上资源,实际上是平台。平台不直接产生业务,但给业务提供高质量资源保障。

应用贯通

业务应用的种类很多,既有行政执法、依法审批、依法监管、依法监督等业务,又有大量存在于区县“块”状的教育、健康、交通、产业等资源配置类业务。

体制贯通

政府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改革,浙江建立了一整套的话语体系,大家用相同的技术术语、业务术语以及改革术语协同工作。要实现“整体智治”,一定是组织、制度、流程、人才全面就绪。

“152”和“141”的“贯通”,在省、市、区县三级,围绕平台和业务的逐层级要纵向拉通,要把技术底座、数字资源、业务和体制进行横向贯通

二、助力区县治理现代化

640-7

宏观上,区县治理现代化和省域治理现代化紧密关联。区县既要承载贯彻中央、省、市级要求,又要结合本域的特点和战略进行创新,形成示范。“谋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是区县治理现代化的目的。

640-4

我们采用四象限对区县治理进行业务分析。

第一象限是“Vertical”(垂直、纵向)

这个象限里有和依法行政相关的审批、监管、督查类事项,它们以“条”为主建立系统、基层落实。

审批类事项由各厅局标准化后,能在全省通办。“一网通办”要求区县进行属地办职能改革,让群众从找地方“衙门”办事转变为找整体性政府办事。

没有严格监管,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会劣币驱逐良币。监管必须有法必依。因此,浙江把1万多个监管事项标准化。同时,对审批和监管还要进行司法监督。这就是在数据上打通,再贯下去。

这种垂直的业务到了区县,区县能够产生“一地创新、全省受益”的示范性效应。某一个审批业务在全省90个区县可能有不同做法,省里就可以把最高标准拿出来变成全省标准,形成全省“通办”和“通管”。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把“141”的区县域横向打通,让最优经验变成全省普遍标准,让今天的“天花板”变成明天全省的“地板”。

第三象限是“Block”(块)

本地独特业务,完全是“块”状的特色、有个性的东西,它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第二象限是“b-V”

它是指“块”增强,它对应垂直体系,要对“条”进行必要的横向击穿。例如,“审管督”的工作,需要让“条”各自的执法领域通过“块”的横向击穿变得更高效率、更精准。例如,渣土车从杭州开到湖州就需要横向的创新性监管。

第四象限是“v-B”

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资源配置类为主。例如,每个区县都有教育资源配置,它对“V”(“条”)是有依赖的,一定要清楚所有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住建数据等。虽然这些数据及相应的业务都在公安、住建等垂直条线,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地方,才能对地方教育资源和群众需求作预判、配置

因此,我们要思考,在“条”“块”的协同上,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如何做、如何来获得平台支撑?

三、以数字化谋一方发展

640-6

我们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一定涉及到对宏观环境分析,而宏观环境的分析对于本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很重要。

有些地方无法准确描述本地的产业特征,大大小小的产业有几十种,无法认清未来十年到底哪些产业应该成为重点产业。我们对区域资源的认知,不能完全靠经验,而是要将其标准化、数字化来表达。

本质上,这是在宏观分析下,围绕着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公共资源和区域产业资源的一次资源配置。这种资源配置会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我们就会开展相应的营商环境的优化行动。行动之后,一定要形成量化评估,回过头来再迭代闭环。

看似原理简单,但实际上许多区县在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一些困难。

640-5

数字浙江公司平时也收到很多区县的平台支撑需求。某个区有个惠企政策全过程治理改革应用——“企明星”。这次改革的原理很简单,要有一个高质量营商数据仓,这个数据仓里要围绕着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以及实施全生命周期,有相应的调研分析、政策生成、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功能。

高质量营商数据仓的很多数据来自省级厅局我们必须要把本地、当下的企业和产业资源做一个镜像,但是厅局之间的业务标准、数据标准并非围绕着“块”的业务设计,存在大量的数据标准、结构冲突。因此,几乎所有区县都有一个诉求——如何一次获得省、市两级围绕区县业务的高质量数据供给。

高质量数据仓并非建设某一个区县的孤立数据仓,而是建设一个围绕业务贯穿省、市、区的高质量数据仓。这里还有大量的工具和算法支撑。例如,当地之前制定政策时,主要基于经验撰写文字版政策,但对文字版政策的理解因人而异。

因此,政策的制定应该是先数字化、后文字化。这时,需要一个“政策编辑器”,将各自主观理解的事项变成数字表达。如果变成数字表达,就要基于对象、条件、内容、方式进行相应的结构建模。这对当地政府产生了新触动,他们要求制定政策时,先要用“政策编辑器”进行编辑,再撰写文字。

另外,还要对企业进行数字镜像。围绕当地9万家企业的数字描述,我们在今年的实践过程中打了一千多个标签,这些数字描述又汇集到很多数据。当具备了这些数据,围绕着战略目标,通过“政策编辑器”给它编进来。这个数据匹配的过程,就是一次政策仿真和推演的过程。

“企明星”用数字化的方法把地方政府的政策配给的传统做法和流程全部颠覆了,然后,审计、监察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需要修改。在政策推演当中,审计全周期介入,因为制定时是否达成最佳匹配、有无灌输个人意志均可发现。这是一个政策调研、制定、执行、督查和优化的新做法。

四、区县“裂变”和省级“聚变”

640-2

“一地创新,全省受益”是一个理想设定。很多人对它存在误解,觉得某区县的一个应用做好了,全省就都能用。其实,很少存在这种理想情况,因为所有地方都有差异。所以,“一地创新,全省受益”的核心,就是要把60%-70%共性的东西资源化到平台,同时保留地方的个性化部分

一个首创区县体现的是本地的“裂变反应”,它沉淀了政策编辑器、政策仿真器、双在线协同中心和绩效评估器等。它是一种通用工具,沉淀了公共资源,但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全省尚未完全统一公共资源的业务标准、数据标准。怎么做数据的政策库,怎么支撑政策推演的企业库,怎么去做相关的指标库,这是首创区县的做法。许多区县都建设政策库、企业库,优化营商环境,它需要一次标准化和平台化,要做一次省级“聚变反应”。

数据是流动性的。如果条线的业务有变化,数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围绕高质量的数据需求的动态保障,才是高质量数据供给。我们最近发现,当省里满足了一个区县的数据供给需求后,其他区县也有类似需求。面向区县的数据供给可作为标准服务,让区县不是接收静态的、最小颗粒度级别的数据共享,而是以一种半成品的、大颗粒度的动态服务保障形式提供支撑。

还有一些公共组件,因此这里会形成一个省级“聚变反应堆”。它会支撑其他区县,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差异化裂变。“152”和“141”的贯通,很重要的是90个区县的“141”如何达到成果的贯通。

640-10

省级“聚变反应堆”的内部主要结构是“四通一达”。

数据通

它是一个“流”的通。

业务通

本质是多跨的业务协同。我们在建设全省行政执法大闭环时,服务的协调中心连了各部门的532个系统,经过适配性的少量改造后连到一个业务中枢,流程就贯通,协同就产生了。当省厅审批业务协同后,再和监管实现“审管协同”,“证照分离”、“告知承诺”等改革就可以形成。监管衔接完成后,再贯通司法监督的流程,这类实际上就是业务协同。

管理通

复杂系统需要可靠的大运维、大运营。如果省里一个系统出问题,区县的业务就进行不下去,这时区县要调动省一级系统的可靠性保障,如果大运维、大运营的管理不通,可靠性和安全性就没保障。

用户通

“浙里办”和“浙政厅”有海量用户。区县如果不知某个用户属于哪个具体街道、社区,就缺乏用户侧的基础运维。

中间的“一达”

它是全省的统一网关。要衔接、协同所有系统,在数据和应用方面要有一个全省统一网关。

因此,“聚变”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一个“四通一达”的结构,目的是要助力区县改革来获取全省优质资源。

五、平台如何支撑改革

640-9

无论是全省还是区县改革,都需要平台。平台的价值在于,通过技术性、资源性的平台,最大程度降低改革的难度。

整个平台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结构是“四横、四纵、两前端”。平台的资源本身,就要做算力级、数据级、组件级、应用级、端级以及四个纵横保障级的一次聚合,它要做一次“聚变”。这次“聚变”一定是以“块”状业务的需求为牵引,来形成一个共性的模型。该模型能够让区县的改革事半功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模型支持各个“裂变”产生,“裂变”的部分再沉淀到“聚变”部分,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平台支撑改革,本质上要解决的一地改革要调用全域资源的挑战。区县怎么调动全省那么多单位的资源,这个难题要平台和相关业务部门一起解决。平台的支撑,就是要由简单的数据共享变成高质量供给的“数据流”;要由原来鼓励大家各自优化协同,形成一个数字化的“业务流”;要由大家彼此的口头协同、长效管理,一定要变成一个“管理流”;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人民的需求和满意度,来形成越来越多的“用户流”。同时,能够真正复制“一地创新,全省受益”在“141”这个层面上做必要的贯通,生成新工具、新要素和新生产关系,来腾挪新的生产地。

总之,有全域的格局,才能做好区域的支撑。

前段时间,围绕着县域治理现代化,我们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两山转化数字研究院等在安吉做了一次深入研究。这个研究的目的,就是进一步研究平台如何赋能改革,实际上就是“152”和“141”的关系融合。后面我们还要进行区县数字化的研究,最终目的是要在平台赋能改革这侧形成范式,并且能够形成全国的一种标准范例。

谢谢大家!

来源:数字浙江官微

640-8

【END】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