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国脉互联总裁、国脉研究院院长郑爱军在2025(第二届)新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政府建设研讨会”分论坛上,发表《AI时代数字政府2.0思考与最佳实践》主题演讲,基于对政策趋势、技术演进与地方实践的深度洞察,从发展背景、标杆实践、高质运营等维度,为数字政府2.0建设提供务实且具前瞻性的思考。
一、时代背景:AI驱动数字政府迈入“智能深度赋能”新阶段
从全球趋势看,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呈现“服务数字化、AI应用普及、关注数字身份与数据管理、政务处理及服务远程化,以及依靠数据和新兴技术制定政策与决策”五大方向。
在国内,政府数字化历经“信息数字化传播—系统数字化建设—服务数字化供给-职能数字化创新”阶段,正从“数字化1.0”基础搭建转向“数字政府2.0”智能深度应用。
这一阶段,AI赋能数字政府“智能协同、精准决策、能力升级、主动服务、全民共治”的战略框架:
一是AI打破数据壁垒,整合跨部门数据并自动化推动业务协同,解决“信息孤岛”与流程割裂问题;
二是AI通过深度数据分析、政策效果模拟与风险预判,让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智能精准”,弥补治理前瞻性不足问题;
三是AI借助工具与培训提升公职人员、公众数字技能,解决政务场景落地“能力短板”问题;
四是AI升级服务体验,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定制,破解服务个性化与效率痛点;
五是AI通过规范数据开放、搭建公众参与通道,解决数据价值释放与社会参与不足问题。
基于此,政府应遵循“分层协同、上下贯通”的逻辑,明确数字政府建设的各级定位及发展方向:
区级聚焦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融合,以“最多跑一次”“基层只报一次”破解“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与基层减负。
市级锚定政务运行与营商环境优化,靠“职责-业务-数据”三维认责体系破除部门壁垒,解决供需对接难题;省级主打数据赋能与数智底座建设,以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IRS系统”等夯实数字根基。
国家层面兼顾数字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长三角“跨省通办”、成渝“川渝通办”和部级联动,推动省部协同与全国治理“一盘棋”。
二、实践标杆:多地探索“数字政府进化”的差异化路径
(一)浙江:“改革-业务-技术”三维融合的前沿样本
浙江作为数字政府建设先锋,二十余年历程始终紧扣“服务与治理效能提升”主线: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政府数字化转型”,再到当前“数字政府2.0”,持续推进政府履职数字化、支撑体系智能化、数据要素价值化、安全防控体系化、项目管控集约化、实施保障清单化、目标原则科学化等“七化”突破——既以“最多跑一次”“只报一次”减轻群众与基层负担,又靠“IRS系统”“智能算力网络”强化省级数据统筹与智能基座。
(二)全国多地:场景化创新释放数字效能
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出海一件事”整合跨境资源,使企业出海成本下降超30%;北京、上海等通过搭建“一站式”服务窗口、数字公共服务体系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要素、平台支撑、政策对接服务;杭州、惠州、舟山等地布局“数据产业赋能中心”“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培育数据共同体与数商生态。
三、高质运营:以“五大行动+加减乘除”构建可持续治理生态
数字政府正从“建设”转向“高质运营”,对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三横两纵”体系框架,结合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郑院长总结了数字政府2.0高质运营五大攻坚行动:
- 提质行动:聚焦履职能力体系,追求全过程实战实效;
- 提智行动:围绕平台支撑体系,实现智慧化赋能应用;
- 提治行动:统筹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全要素全量统筹;
- 提帜行动:完善制度规则体系,强化数字化适配供给;
- 提秩行动:筑牢安全运营体系,全方位守牢安全底线。
以五大行动为指引,郑院长进一步提出以“加减乘除”策略推动治理效能跃升:
做“加法”,让“数据多跑路”,构建质量导向的数据资源体系,支撑政务与治理决策;
做“减法”,让“群众少跑腿”,打造数据交互型服务体系(如浙江“一网通办”拓展至“全球办”);
做“乘法”,聚焦“运营场景化”,如以“百城百品”工程推动优秀应用跨区域复制,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
做“除法”,破除“数据壁垒”,清除孤岛与盲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赋能产业。
深耕政府信息化二十年,国脉互联见证并参与我国数字政府迭代全过程,从数据资源构建、智能技术应用到运营模式创新,以“懂政策、懂业务、懂技术”的积淀,为各地提供咨询、技术、运营全链条服务。
未来,随着AI与政务场景深度融合,数字政府2.0将向“服务精准化、治理高效化、数据活跃化”持续进阶,国脉互联也将以实践经验与专业能力,为这一进程持续赋能。
来源:国脉研究院
www.smartcity.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