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栗蔚:算力互联网赋能人工智能发展,从设施互联、资源互用、业务互通三方面协同推进,构建1+M+N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在算力结构、终端能力、调度效率三方面赋能AI发展

来源:信通智库

640-11

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算力互联网赋能人工智能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算力互联网赋能人工智能发展”的主题演讲。栗蔚指出,算力互联网通过升级信息通信网络架构,实现算力资源的智能调度与普惠化供给,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分布式、高效率的底层支撑。

算力互联网推动算力资源普惠化,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新基石

640-12

栗蔚表示,旨在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中“随时随地随需”的算力需求。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加强智能算力互联互通和供需匹配”的部署要求,工信部《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到2028年实现智能感知、实时发现、随时获取的算力互联网”的任务目标,通过设施互联、资源互用、应用互通形成算力互联网规模化场景。算力互联网将集中式布局的国家算力与分布式任务需求高效匹配,推动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使用。

 

设施网络、资源互联与业务服务协同构建算力互联网核心架构

640-13

算力互联网的建设需从设施互联、资源互用、业务互通三方面协同推进,目前已形成从底层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产业服务能力达2000万卡时,用户规模近1000万,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年增长率超100%,为算力互联网规模化落地奠定基础。

 

设施互联突破跨域互联技术,推动大模型训推高效用算

640-16

在设施网络方面,重点突破跨域互联技术,从百公里级低时延跨域协同入手。栗蔚举例称,上海浦东至临港已实现同一大模型任务的跨域训练实践,推理场景则探索就近接入与存算拉远模式,为产业化规模部署提供技术路径。

 

资源互联建立统一标识体系,实现算力全局发现与匹配

640-14

资源互联层面,建设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综合管理算力互联互通平台体系,具备全国公共算力资源标识分配、运行监测以及市场信息发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区域、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接入通、智、超以及云、边、端等各类公共算力资源,开放算力标识检索、状态感知和算网路径获取、供需匹配等互联调度能力,提供标识注册、度量统计、可信验证等服务,形成“三统一(统一标识、标准、规则)和三面向(政府、运营、企业)的服务模式,北京、上海、四川、重庆等地核心节点初步开始建设,有效破除算力通信壁垒。

 

业务服务赋能多类应用,促进消费与产业级协同发展

640-15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分别在传输协议技术验证、标识与调度系统、业务服务支撑三个层面进行技术验证与试验,于2025年5月17日正式开展算力互联网试验网的建设工作。算力互联网不仅推动消费级应用创新,更促进产业级算力需求与资源供给的高效协同,形成良性发展生态。

 

算力互联网是互联网面向计算任务与调度需求进行能力增强和系统升级

640-21

算力互联网本质是传统互联网面向计算和任务调度需求的能力增强与系统升级。传统互联网以CPU为核心,主要实现通用计算互联;算力互联网则通过算力标识、弹性网络等技术演进,在智算时代实现智能任务分布式部署,是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的再次深度融合。

 

全球进展:算力互联成网已成全球共识,产业各方共同推动相关工作

640-19

算力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共同趋势。OpenAI在挪威、美国和阿联酋布局非自有算力资源,构建全球分布式算力网络;标准制定与合作持续推进,反映各国对算力互联战略价值的共识。

 

算力互联网试验网是以三层架构为实践,推动算力高效流通

640-17

算力互联网构建算网设施、资源互联、应用服务三层架构。通过通、智、超以及云、边、端等算力资源互联,区域与行业算力互联互通平台打通,多领域服务协同的三层架构,实现业务网与承载网高度耦合,为算力资源高效调度提供体系化支撑。

640-18

对架构而言,算力互联网带来控制面与传输面分离的升级,打破传统承载网与业务网分离的限制,使算力企业可参与。新增资源互联层,实现网络与算力服务感知协同,为运营商拓展调度服务、云终端等新业务提供机遇。

 

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等迎来产业新机遇

640-20

算力互联网已形成设施网络、资源互联、应用服务三层成熟体系。消费级应用快速普及,云电脑用户规模超500万户,新增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140%,整体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云服务商与运营商正通过GPU云服务器、算力专网等产品,积极参与地方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建设。

 

算力互联网从三方面赋能人工智能发展

算力互联网从三方面赋能AI

一是支撑分布式推理,通过就近接入实现随时随地随需服务;

二是提升AI云终端能力,终端性能提升50%,硬件成本降低40%;

三是优化调度效率,推动资源使用从包年包月转向按需计量,大幅降低运算成本,助力教育、制造、金融等行业智能化升级。

640-23

640-25

640-22

 

未来展望:算力互联网持续催化AI新质生产力

640-24

未来,算力互联网将深化在教育、制造、金融等行业的赋能作用,推动AI云终端能力扩展与运算成本优化。

中国信通院将持续完善算力互联标准与测试体系,促进产业链协同,助力我国在全球算力网络竞争中把握先机,最终实现“任务接入即计算”的智能化愿景。

来源:信通智库

www.smartcity.team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