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全国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其中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和无人机等设备的数据增速最快。同时,数据存储总量达到2.09 ZB,同比增长超过20%,且结构化数据增速远超非结构化数据,显示数据开发利用程度的大幅提升。此外,全国算力规模已达280EFLOPS,八大国家枢纽节点贡献了175EFLOPS,智能算力占比增至32%。公共数据方面,政务数据共享深化,支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企业数据资源利用也显著提速,活跃数据总量同比提升22.73%,并在技术研发等多个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最后,人工智能领域得益于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同比增长27.4%,以及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相关企业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7.21%和37.14%,展示了数据对AI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报告》显示,我国数据资源规模优势持续扩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稳步提升,各类主体加快人工智能布局投入,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一是数据资源规模加速增长。2024年,全国年度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数据增速位居前列。
二是数据存储结构持续优化。全国数据存储总量为2.09泽字节(ZB),同比增长20.81%。存储空间利用率为61%。结构化数据增速大幅超过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增速,表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明显提高。
三是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175EFLOPS。智能算力在算力总规模中占比提升至32%。
四是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政务数据共享持续深化,共享枢纽平台累计支撑调用超5400亿次,有力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国地市级以上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增长7.5%,开放的数据量增长7.1%。国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1+3”政策文件发布后,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中,超六成启动授权运营工作。
五是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速。活跃数据总量同比提升22.73%,活跃数据总量占存储数据总量的比重为62.04%。企业数据要素在企业内部关键环节,如技术研发、生产协同、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
六是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开发或应用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同比增长27.4%,有力支撑人工智能训练和应用。利用大模型的数据技术企业和数据应用企业同比分别增长57.21%、37.14%。
今年2月,国家数据局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承担调查实施工作。未来,中心将继续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发展贡献力量。
联 系 人:黄洁 郭晁煜
联系方式:010-88686123
010-88685702
来源: 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组
以下为报告要点: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图伟业中,数据资源作为核心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 年)》日前正式发布,这份由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组精心编撰的权威报告,系统记录了我国数据资源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全面呈现了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刻作用,为各界人士洞察中国数据资源发展脉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数据资源规模:爆发式增长彰显数据潜能
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达到41.06 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增速较去年提高2.56个百分点,人均数据生产量约为31.31太字节(TB),同比增长25.17%。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数据生产量分别增长51.43%、29.28%,成为数据规模增长的重要推手。无人机应用范围拓展与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快,带动低空经济和机器人数据生产量增速突破30%,进一步凸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据带动效应。数据存储方面,全国数据存储总量达到2.09 泽字节(ZB),同比增长20.81%,存储空间利用率为61%,结构化数据同比增长36%,占比提升至18.70%,均超过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增速,表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显著提升。

二、算力基础设施:智能算力崛起夯实数据底座
2024年,全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为175EFLOPS,智能算力规模达到90EFLOPS,占比提升至32%。企业积极布局智能算力,中央企业算力规模增长近3倍,智能算力占比达到40.22%;数据技术企业算力规模同比增长近1倍,智能算力占比达到43.63%。智能算力的加速发展,为海量数据计算提供了坚实的智能底座,满足了人工智能应用推广带来的爆发式算力需求,推动数据处理效率的大幅提升,为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共享开放赋能社会治理
政务数据共享持续深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累计支撑调用超5400亿次,推动国务院部门201个垂管系统向基层 “回流” 数据8.2亿条,为数字政府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地市级以上地方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增长7.5%,开放的数据量增长7.1%,超六成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启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公共数据服务场景日益丰富,服务产品数量同比增长超过40%,涵盖交通、环保、医疗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低空经济、多式联运、保险理赔、征信服务等场景,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据要素价值凸显
2024年,约66%的行业龙头企业和30% 的数据技术企业购买过数据,企业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应用场景加速增长。活跃数据总量同比提升22.73%,占存储数据总量的62.04%。企业数据要素在技术研发、生产协同、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企业加快人工智能投入和大模型应用,利用大模型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7%,比例提升至约10%。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增速达27.4%,企业用于人工智能的数据量占数据存储量约为7%,数据集建设潜力空间巨大,数据要素价值挖掘重心逐步从服务自身数字化转型向数据要素化、市场化拓展。
五、人工智能与数据资源:相互促进推动智能升级
2024年,新增238款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开发或应用人工智能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同比增长27.4%。利用大模型的数据技术企业同比增长57.21%,数据应用企业同比增长37.14%。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大模型有望降低非结构化数据加工成本,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档加速,同时也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智能化进程,实现了人工智能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互动。
六、数据资源区域与行业分布:集聚效应与差异并存
数据资源区域水平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6个省份数据生产量占全国比重达57.45%。东部地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北京、上海企业人工智能投入平均水平位居全国前二,浙江应用大模型的企业比例位居第一,江苏、广东企业平均数字化投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1倍。行业方面,制造、金融、交通物流行业数据生产总量领先,金融、采矿、交通物流行业企业平均数据生产量位居前三。交通物流、电力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78.24%、75.83%。
综上所述,《全国数据资源调查报告(2024 年)》全面展现了我国数据资源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数据资源规模的持续扩大、开发利用活跃度的稳步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潜力的不断释放,以及人工智能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融合,共同勾勒出数字中国建设的壮丽图景。
未来,随着数据生产总量的持续增长、数据资源流通利用的加速推进和数据融合应用价值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数据资源领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源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