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城市大脑多跨场景应用?——瞄准“七张问题清单”、兼顾五个纬度、解码“三多三全三高”

打造优质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应满足广泛对象的迫切需求、巧妙运用专有大数据、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特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为一线工作人员减负增效。

浙江过去的数字化转型及当前的数字化改革,为全国数字化建设贡献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应用场景”。如今习惯简称为“多跨场景”,全称为“跨部门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2021年5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多跨场景应用是数字化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抓手”,要“谋划和建设一批多跨场景,加快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

640-58

数字化应用场景为何如此重要

有了应用场景,数字化改革才可落地。数字化改革不是单纯的信息化,线上数字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密不可分,要通过数字空间重塑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最终实现数字、物理、社会三元空间的融合。这就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针对特定空间、特定对象,打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数字化应用。且此时的数字技术,融入到相关感知、计算、决策、执行的整个闭环中,在硬件上也需要增加相应的智能感知和自动化的设备。

有了应用场景,数字化改革才可聚焦。推动政府部门的公共数据和平台公司的社会数据开放共享,是数字化改革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政府部门数据“烟囱林立”,条线壁垒难以攻破,互联网平台公司也是“挟数据而自重”。此种境地下,无目的、无边界地追求数据共享而共享,必然阻力重重。只有预设特定的应用,且该应用必须依靠多个部门、多源数据的共享才能实现,方能以此为支点,聚焦小切口,开出数据清单,稳步推进数据共享和开放。

有了应用场景,数字化改革才可体验。数字化改革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聚焦体制机制的痛点、难点、堵点,瞄准百姓、企业和基层需求最急迫、呼声最响亮的领域,出实招、创实效,让人民成为这轮改革探索的“阅卷人”。这就需要拿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百姓获得感。

有了应用场景,数字化改革才可迭代。本次数字化改革,贯彻的是系统观念和迭代思维。在整体谋划上,有顶层设计、总体架构;在具体推进上,点状突破、急用先行,最终实现小步快走,快速迭代。因此,要把系统性的数字化改革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快速推进的应用场景,再通过这些应用场景各自的评价反馈、优化调整、迭代升级,形成一个个成熟适用的功能模块,最后把这些功能模块组装起来,才能构成数字化改革的巍巍大厦。

640-58

如何才能成功打造一个应用场景

640-100

借鉴波特的竞争战略“五力模型”,数字化应用场景应兼顾五方面。

能否满足广泛对象的急迫需求。打造一个应用场景,必须给使用对象带来获得感,才具有生命力。从需求导向来评价,需关注几个维度:一是服务面,应用场景设计所服务的对象,是小众人群还是比较广泛的群众对象,决定了应用场景的使用价值,虽然小众人群的需求也要重视,但初始阶段瞄准大多数人的需求出发将更容易成功;二是使用频率,作为一个数字化的产品,用户需求使用频率越高,则用户黏性越强,产品更容易迭代,而那些建立在低频用户上的应用,即便服务对象数量巨大,也很难形成稳定的产品;三是紧迫性,应用场景所解决的,应该盯住用户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亦或是新形势下爆发出的新需求、新挑战,不要在细枝末节问题上浪费资源,争做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四是替代性,数字化的应用场景是否是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唯一途径,或者是绝对的最佳路径,如具有不可替代性,则该应用场景的价值更大。

能否巧妙地利用专有的大数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数字经济的定义中提到“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数字化改革也一样。因此,一个成功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在具体评价上有多个维度:一是数据是否独特而多源,大数据不同于传统的统计数据,颗粒度更小,具有全样本和即时更新等特点,如果能开创性地利用多个渠道整合而来的独有大数据,则打造的应用场景将更具创新性,且数据来源于多个部门的话,客观上也推动了数据开放共享和部门间的工作协作;二是获取数据是否以巧妙的低成本方式,虽然通过增设大量的数据感知设备,能够采集独有的大数据,但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如果以巧妙的方式激活和利用原先沉睡的数据(业务流程所沉淀的数据、相关活动的痕迹数据),则更值得提倡;三是数据能否自循环和自巩固,利用多源大数据打造出应用场景,让数据汇集更加结构化和标准化,并通过应用形成新的数据沉淀和回用,逐步形成数据中台。

能否体现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数字化改革首先运用到的是数字化技术,而评价数字化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依据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度。以数字化进程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可划分为不同阶段:一是初期信息化阶段,即电子政务,通过搭建业务系统,把线下工作环节转为线上流程,以提高工作便利度,固化日常业务流程,做到“有迹可循”,此阶段尚非人工智能;二是数据可视化阶段,经过一定时期的信息化,已经有大量数据沉淀下来,将各类数据汇集梳理,实现可查询、可追溯,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量化描述一个组织、一个系统、一个城市的运行状态,为管理者提供决策辅助,此阶段属于弱人工智能;三是治理智能化阶段,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能动地满足特定需求,对运行逻辑进行数学建模,通过计算预测和监测对比,反向指导或控制事物运行,具备自适应、自校正、自协调等能力,此阶段已进入强人工智能;四是社会智慧化阶段,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进入万物互联、人机物高度融合的智慧型社会,具有万物互联、人机共融、海量数据、泛在智能等特点,属于人工智能演进和应用的终极阶段。目前全省数字化改革进程,大量处于第二阶段,少量处于第一和第三阶段,今后打造的应用场景应力争达到第三阶段。

能否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数字化改革的最终指向是系统性的改革,实现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新跨越。其意义不仅仅在具体的场景应用上,而是推动生产、生活、治理方式的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改变。在打造应用场景时,虽然聚焦“小切口”,但最终是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系统性改革的连锁反应。因此,评价一个应用场景成功与否,一方面是看这一场景模式的可移植性和可复制性,打造的应用场景是仅仅适用于特定地域人群和特定领域行业,还是其技术路线和改革逻辑,可延伸拓展到其他群体和领域,引爆全面应用和推广;另一方面是看这一应用场景仅仅是技术性工具的加持,还是由技术撬动,倒逼多部门协作和流程再造,引发出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改革的普适意义,是检验数字化应用场景意义深度的重要标准。笔者曾参与过一些数字化背景下改革典型案例的评选工作,但很多申报案例眼中只见数字技术,不见改革攻坚,忘记了初心。

能否为一线工作人员减负增效。数字化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一种,理论上是解放劳动者,为从业者减负赋能,最终实现诱致性制度变迁。但目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帕累托改进已无空间,必将涉及利益格局的重整,需要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强力推进。因此,数字化改革具有双重性,是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应用场景创新的结合,在具体推进中须平衡好高层决策者、群众(企业)使用者、具体工作者三方面的意愿和动力。从浙江当前情况来看,高层决策者将数字化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正周密部署、强势力推;群众和企业已充分感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技术及制度红利,对数字化改革乐见其成;对具体工作人员而言,因为数字化改革短期将增加大量新的业务工作,让原本稳态的工作流程再造、人员结构调整,极可能减弱积极性和内生动力。针对这一趋向,在应用场景设计时,必须重点兼顾工作人员的感受,贯彻为一线人员减负增效的原则,把数字化工作设计为传统工作的有效替代,通过数字化技术来简化流程、解放人力。使数字化改革不仅为群众喜闻乐见,也备受具体一线工作人员的期待,最终顺利进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良性轨道。

(作者单位:之江实验室)

 

“三多三全三高”——解码数字社会“多跨场景”内涵特征

以下文章来源于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作者吴雨馨等

坚持“操其要于上”“分其详于下”,以“四个抓”加快推动数字社会“多跨场景”落地,推动数字化改革走实走深。

“多跨场景”是数字社会系统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场景的简称,是指数字社会领域能体现基层性、固定性、横向协同性、纵向贯通性、数据共享性,且能显著增强执行效率、撬动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的业务应用,也是数字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以多跨场景为抓手,推动数字化改革走实走深。内涵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全三高”。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数字社会系统的主要使用对象包括城市、乡村在内的社会空间所有人,同时为政府等社会治理者以及第三方企业、机构等主体提供服务。因此,落地的多跨应用应从满足老百姓和治理者两方面需求出发,面向民生服务需求者(老百姓)、民生服务供给者(为数字社会提供服务的企业和机构)、社会治理者三类主体开展场景设计。

多源数据共享集成。数字赋能是数字化改革的特征之一。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开放共享多元主体产生的多源数据资产,推动“政府数据+社会数据”内外融合、多部门业务数据融合,激发数据生产要素对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实现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多样、均等、便捷的社会服务,以及系统、及时、高效的管理支撑。多源数据共享集成是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一桥飞架南北”的结果,也是推动大数据治理的前提。

多部门业务高效协同。多跨应用的关键是开展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及子场景梳理工作,构建业务协同模型,推动各类业务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各项子场景具有独立性,归属于社会事业的某一特定领域,具有特定的牵头单位、协同单位,能够独立形成民生服务某一特定功能的闭环。厘清各项子场景的领域、事项、指标、协同关系和数据项等内容,推动子场景间业务有机联动,实现横向联动和纵向贯通,方能构建更大落地场景。

全流程优化再造。流程再造是高水平开展跨部门多业务协同的核心,数字化改革不是简单的线下业务在线化,而是打破线下业务关键堵点后的流程再优化。以多跨应用为抓手,通过流程再造,串联多部门业务,推进多元参与,促进全社会各类主体高效协同、生态构建,重点解决政府、企业、群众、第三方机构(组织、社团)等主体联动效能不足等问题,实现社会服务治理的相互贯通,打破老百姓碎片化的服务感受,为社会治理者提供全景化的决策参考。

全方位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在未来社区等社会空间落地。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是从点到线、到面、到空间的综合集成过程,社会事业领域是点,多跨应用场景是线,未来社区和乡村服务等社会空间是面,最终构成数字社会综合应用立体空间。因此,多跨应用落地要有特定时间和空间维度承载,要有数字化基座和物理空间的叠加。按照“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的理念,现阶段具体承载表现为未来社区、乡村服务等。

全体系运用制度重塑和技术创新解决堵点、难点。数字社会系统建设的根本是要在推动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探索实现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新跨越。因此,理顺党政机关运行机制,实现社会治理者内部的高效协同;打通党政机关与社会、企业的制度链接,实现社会治理者与民生服务供需双方的高效协同;完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等多元主体的沟通机制,实现民生服务供需精准匹配、良性互动等,都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重点、难点。

聚焦解决高频率需求。数字社会系统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为老百姓和治理者服务。因此,多跨应用落地要以“数字赋能+人文关怀”融合为纽带,重点解决人的高频需求和关键问题。要坚持开门问需,运用“恳谈会+揭榜挂帅+未来社区数字社会大家谈”等形式,梳理多跨应用目录。

聚焦实现高权重成效。数字社会系统建设特点之一是要能够“大中寻小”“以小见大”,要寻找具有突破性的多跨应用,实现“大场景小切口”“小切口大牵引”。因此,多跨应用要聚焦破解民生痛点、解决高频需求,推动实现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下的社会服务共享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带动更广领域、更大场景下的改革突破和服务创新。

聚焦落地高质量应用。数字社会系统建设要切实做到宁缺毋滥,坚持“一体化、现代化、高质量”的要求,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更应坚持“防止新瓶装旧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率先推进具有突破性、横向联动和纵向贯通的应用落地。

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标志性改革。核心是改革,关键是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路径是多跨协同场景落地,目标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袁家军书记反复强调,数字社会综合应用要加强谋划大牵引、大改革、一体化、现代化特征的应用场景。因此,下阶段应坚持“操其要于上”“分其详于下”,以“四个抓”加快推动数字社会“多跨场景”落地。

抓顶层设计:坚持虚实互促,形成“实践探索+理论提炼”的良性互动。强化“以虚促实”“虚实结合”,推动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理论加速实践的良性互动局面。在多跨场景开发过程中,既要抓方案设计、任务拆解、项目推进等实功,也要抓对理论研究的虚功,留足改革空间。加快搭建“大成集智”交流平台,鼓励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开展数字社会、多跨应用内涵定义、实践路径等理论研究。支持阿里、华为等科技龙头企业加快在社会事业领域开展“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制度重塑+改革突破”的应用创新。

抓系统谋划:坚持利民为本,形成“大场景+小切口”的高效联动。强化“大小联动”“以小见大”,既要抓小场景聚焦切入,又要抓有改革突破口的大场景应用谋划。在多跨应用场景建设中,充分考虑人的多元需求特征,感知人的需求,保障人的安全,促进人的健康,聚焦社会民生和市场发展痛点、堵点等“小切口”,探索实现场景大应用、部门大协同、制度大创新、改革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在应用场景中融入人文关怀,体现数字社会“智商+情商”,重点关注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及山区县和海岛等特殊区域的数字鸿沟问题,让全社会平等共享数字化改革红利。

抓基层探索:坚持以点带面,形成“小应用+大创新”的创新突破。按照“提升一批”“整合一批”“新建一批”的推进逻辑,全面梳理社会事业领域多跨场景及子系统分解,从小处着眼、细处发力,助推形成“滚雪球”效应。鼓励地方在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多跨应用“自选动作”。围绕未来社区、数字乡村等场景,通过试点先行、揭榜挂帅、实践推广等方式,激活一批新的改革创新试点和应用,加快构建数字社会“城市大脑+未来社区”核心场景。

抓开放模式:坚持同频共振,形成“优政府+强市场+广市场”的多元协同。数字社会建设鼓励开放营造,全面激发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动力与活力。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要加强联动,广泛问需于民、问需于基层、问需于企业。搭建跨部门、跨领域共商议事平台,以平台、用户协同的治理新模式新机制,推进多跨应用建设,构建良好的数字社会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服务全覆盖、社会管理全时空、社会资源全共享,加快建设美好数字家园。

作者:吴雨馨 邱靓 周文 陈康康 林崇责
作者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数字社会建设工作专班

附:七个问题清单为抓手的多跨场景设计

2021年5月10日上午,省委书记袁家军主持召开数字化改革多跨场景重大改革需求研讨会暨市委书记工作例会,提出:要进一步梳理改革需求,深入谋划多跨场景,厘清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以数字驱动制度重塑,以多跨场景应用为重要抓手,推动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

   袁家军指出:多跨场景应用是数字化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抓手。

  • 要树牢系统观念,运用制度供给、政策供给和现代化手段,聚焦体制机制痛点难点堵点,谋划和建设一批多跨场景,加快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
  • 要找准改革需求,瞄准百姓、企业和基层最有获得感的领域,从最需要的高频事项入手,构建需求收集、归并、分析的工作闭环。
  • 要谋深多跨场景,放到更大场景中审视、思考、谋划,找到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突破口、制度重塑点,形成全场景目录全省“一本账”。
  • 要抓实开发保障,建立多跨项目统筹机制,破除部门工作和业务壁垒,优化多跨场景开发流程,细化时间表和作战图,加强政策保障、制度保障,推动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接、形成合力。

要围绕重大战略、解决重大问题、满足重大需求、提升治理能力和群众获得感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多跨场景综合分析为关键,以改革破题打破瓶颈为核心,以数字化为手段,推动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1+5+2”是数字化改革的跑道,是一道必答题,各市要以之为总体架构,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做好承接。要建立清单化管理机制,不断丰富完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要围绕基本思路和基本共识,构建数字化改革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形成标准,不断完善。要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思路,急用先行,尽快拿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

七张问题清单:要以问题清单为抓手,建立党的领导持续改进机制。因为党的领导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如何来推进党的领导持续改进,就是抓好问题清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我们构建了“七张问题清单”,包括重大巡视问题重大督察问题重大审计问题。比如中央巡视,新一轮的中央巡视刚刚结束,国务院大督察、中央环保督察,每年都有国家层面审计。此外,包括重大安全问题安全生产问题自然灾害问题,包括重大网络舆情、重大的信访等问题。我们全面来梳理,相关职能部门对年度工作当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认,形成七张清单。我们党组织在述职的时候不要说做了什么,要对照这七张清单,衡量各级党组织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是不是真正到位,如果真正到位了,问题会越来越少,有的是不会出现重大问题的。通过七张清单,通过解决问题来推进党建工作,具体形成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唯实惟先这样一个干事创业的格局。

各地落实省委“七张清单”要求,问题整改和整改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强调要迭代升级“七张清单”,不断压实责任,不断完善问题整改工作机制,推动问题整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力有序、标本兼治。

  • 要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扛起“七张清单”问题整改的政治责任,全面压紧压实问题整改责任,加快形成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干事创业格局。
  • 要强化动态发布,提升系统性和机制化水平,推进问题动态更新、问题整改结果及时发布。
  • 要强化闭环管理,明确问题标准、深挖问题本质、注重机制完善,确保问题高质量整改。
  • 要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全方位实时监测、智能预警,推进全流程在线管理、督促落实,推动党建统领、整体智治。

本站综合各方。

【END】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