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可信数据空间专题对接交流会(医疗专场)在北京成功召开。
会议由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举办,聚焦数据空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围绕加速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优化药械供应链与真实世界证据应用,以及促进医保商保协同与健康服务创新三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会。
医疗可信数据空间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 打破数据孤岛:在“数据不出域”的前提下,实现跨机构、跨地域的数据价值融合与计算。
- 建立信任机制:通过技术+规则,确保数据共享过程的合规、安全、可信和可追溯。
- 释放数据价值:将沉睡的数据转化为可驱动研发、优化产业、创新服务的核心生产要素。
场景类别一:赋能研发——数据加速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
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建立跨医院、跨区域的科研数据协作网络,支持联合分析、样本筛选与模型训练,解决临床研究数据获取难、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

| 应用场景 | 痛点问题 | 可信数据空间价值 |
|---|---|---|
| 科研立项与靶点发现分析 | 1. 药企立项缺乏真实世界疾病谱、患者基数、治疗路径等关键洞察,导致研发决策风险高
2. 科研机构受限于单中心数据,难以开展有代表性的大规模队列研究 |
在不暴露各医院明细数据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多中心的疾病流行病学联合分析,为靶点筛选和立项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
| 临床试验中心选址与患者招募 | 患者招募是临床试验的关键瓶颈因素,尤其对于罕见病,申办方和 CRO 公司只能靠人脉和经验盲选,效率低下,经常出现中心选定后却无合格患者的窘境 | 基于各医院脱敏后的患者特征数据,快速、精准地匹配符合入排标准的潜在患者分布,实现临床试验资源的优化配置,显著缩短启动周期 |
| 真实世界研究支持药械审批 | 1. 传统随机对照试验(RCT)外部有效性不足,且成本高昂
2. 药械企业希望利用真实世界数据(RWD)作为辅助或替代证据支持注册审批,但面临数据质量不达标、来源单一难以满足监管要求的挑战 |
汇聚多中心、符合监管标准的真实世界数据,形成高质量的证据链,用于支持新适应症拓展、为罕见病药物提供单臂试验的外部对照,加速创新产品上市 |
| AI 模型训练与药物设计 | AI 制药和医疗 AI 模型亟需大规模、高质量的标注数据,但 “数据不出院” 的规定与集中式训练需求直接冲突,导致模型性能瓶颈或合规风险 | 通过联邦学习等隐私计算技术,实现 “数据不动模型动”,在保障各数据源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联合训练更精准、更泛化的 AI 模型 |
场景类别二:赋能产业——优化药械供应链与真实世界证据应用
可信数据空间通过连接药械生产、流通、使用与支付环节,构建全程可追溯、可信赖的数据链条,为供应链管理、上市后研究与市场决策提供实时、真实的数据支撑。

| 应用场景 | 痛点问题 | 可信数据空间价值 |
|---|---|---|
| 药品 / 器械全链条追溯与监管 | 1. 药品流通过程不透明,存在假劣药流入风险
2. 出现质量问题后,追溯召回效率低、成本高 |
基于药品追溯码,串联生产、流通、医院、药店全链条数据,实现全程可视化监管、精准召回 |
| 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 | 1. 药品和器械上市后对其在真实临床环境中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乏持续、大规模的监测手段
2. 传统不良反应上报系统被动、滞后,难以发现罕见或长期风险信号 |
动态聚合多源真实世界数据,建立主动、智能的药品安全警戒系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支持药品的疗效再评价和说明书更新 |
| 市场洞察与营销策略优化 | 药企无法准确、及时地掌握自家产品在不同医院、地区的处方量、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导致市场策略滞后、资源投放不准 | 在严格保护商业隐私和患者信息的前提下,提供区域化、医院级别的药品使用趋势和市场份额分析报告,赋能精准营销和供应链预测 |
| 医疗器械效能评价与优化 | 1. 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在临床推广时,缺乏具有说服力的大规模真实世界效能数据,影响竞争力提升
2. 设备厂商也无法有效获取临床反馈以指导产品迭代 |
将设备的运行参数、故障数据与临床诊疗结果数据相关联,为产品价值验证和持续优化提供证据 |
场景类别三:赋能服务——医保商保协同与健康服务创新
可信数据空间作为医疗与支付系统之间的“可信桥梁”,在用户授权基础上实现数据有序流通,赋能保险产品创新、理赔效率提升和健康管理服务闭环。

| 应用场景 | 痛点问题 | 可信数据空间价值 |
|---|---|---|
| 商保快速理赔/ 直赔 | 1. 患者申请商业保险理赔时,需手动收集并提交发票、病历等材料,流程繁琐、周期长
2. 保险公司面临人工审核成本高、欺诈识别难、客户体验差的问题 |
在用户授权后,医院结构化理赔数据加密传输给保险公司,实现 “出院秒赔”,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并降低保险欺诈风险 |
| 创新型健康险产品设计 | 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保险公司因缺乏特定人群(如带病体)的精算数据,不敢设计开发普惠型、带病体可投保的创新产品 | 在脱敏和聚合的基础上,为保险公司提供特定疾病人群的发病率、诊疗路径和费用数据,支撑其进行精准的产品设计和定价,推动普惠保险落地 |
| 精准核保与风险控制 | 1. 保险公司核保时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识别带病投保等逆选择风险
2. 依赖投保人告知,道德风险高 |
在用户明确授权且符合法律法规前提下,核验其历史就医记录,实现更精准的风险定价和核保决策,维护公平的保险环境 |
| 主动健康管理与慢病干预 | 1. 传统医疗服务以 “被动治疗” 为主,缺乏对人群健康的主动管理
2. 慢病管理过程中医患互动不足,健康干预效果难以量化评估 |
融合临床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和健康行为数据,为个人构建动态健康画像,驱动个性化健康计划制定、风险预警和干预效果评估 |
可信数据空间助力医疗健康数据共享与创新——专题对接交流会(医疗专场)在京举办
为加速推进医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资源和服务能力对接,深入探讨建设路径与运营模式,可信数据空间专题对接交流会(医疗专场)在北京成功召开。
会议由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举办,聚焦数据空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围绕加速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优化药械供应链与真实世界证据应用,以及促进医保商保协同与健康服务创新三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会。

数据空间成为打破研发壁垒、构建协同生态的核心驱动力
来自地方政府数据集团、医检机构、科研单位、医院及药企的代表,通过深入的研讨与案例分享,清晰地勾勒出数据空间在研发领域的价值闭环,展现出数据空间通过构建一个安全、可信、高效的协作环境,已成为打通数据孤岛、加速临床研究与新药研发的核心驱动力,并通过构建安全、可信、高效的协作环境,将数据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研发加速度与产业竞争力。
1.实现从“数据孤岛”到“价值网络”的转变
广州数据集团、金域医学、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数据中心等单位的实践表明,数据空间通过建立可信的连接环境与流通规则,能够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临床诊疗、基因组学、检验检查等高价值数据安全、合规地连接起来,形成服务于研发的数据资源网络。广州实验室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平台进一步指出,数据空间不仅可以整合存量数据,更支撑了面向科研与产业需求的增量数据定制化生产,构成了研发的“新基建”。
2.破解数据从“科研洞察”到“监管证据”的转化难题
复星医药、华润三九等药企明确指出了其在靶点发现、患者招募、临床试验设计等环节面临的“数据饥渴”问题——数据量虽大,但标准不一、合规风险高、难以转化为监管认可的证据。对此,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提出数据应用需区分研发洞察与注册证据不同的场景需求,而零氪科技的实践表明,可信数据空间赋予的分析环境、标准化数据集与预设合规通道,正是打通从“数据”到“证据”的关键路径,为药企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3.催生“产业需求驱动数据治理”的新范式
与会嘉宾均提出,数据空间的建设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或数据汇集工程,而是以药企的立项分析、患者画像、真实世界研究等明确需求为导向,反向驱动医院和科研机构的数据治理与产品化,形成了“需求方提出场景-数据空间提供合规环境-数据方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良性循环,确保了数据空间的活力和可持续性。
数据空间打通药械全链条,构建基于真实世界证据的监管与产业新范式
在“赋能产业”环节,来自药械企业及医疗机构的代表,通过实践案例与需求对接,展现出可信数据空间已成为连接监管、产业与医疗机构的数据桥梁,其不仅能够提升药械供应链的透明度与效率,更是构建了一个以真实世界证据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与产业发展生态,为药械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
1.实现了用药品追溯数据牵引全行业全流程数据应用
中国联合数据建设以药品追溯系统为基础,延伸搭建了国家级药品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用药品追溯数据牵引全行业全流程数据,通过细分特殊药品、血液制品、医疗器械等子空间,实现差异化治理,并以行业共管和联盟共治模式推动建设。
2.探索真实世界证据(RWE)支持监管决策的创新路径
海南博鳌乐城作为国家“试验田”,其数据空间建设聚焦于解决RWE用于药械注册的核心痛点:数据可溯源、可融合、可核查。通过建立数据资源目录、探索跨中心融合与密态计算技术,乐城为全国提供了如何将真实世界数据转化为监管认可证据的实践模板,探索医疗数据支持监管决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
3.响应药械企业在供应链与上市后研究中的核心诉求
中国生物、华润三九等企业指出,其在市场准入、供应链管理、上市后研究及证据转化中面临数据标准缺失、隐私保护与数据应用矛盾等挑战。数据空间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机制与互信规则,为企业提供了合规、高效的数据获取与分析通道,助力其提升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4.释放医疗机构在药械管理中的数据价值
宣武医院、北京胸科医院等机构展示了其在医疗设备运行、药品耗材院内使用管理中积累的丰富数据。他们期望通过可信数据空间,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服务医疗机构优化设备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服务设备厂商提升设备性能、支持政府配置决策和资金投入、助力药械上市后评价的宝贵资产,从而激活了医院端在产业协同中的新角色。
数据空间催化“三医”协同,开启精准普惠的健康服务新模式
在“赋能服务”环节,来自地方数据集团、保险公司、科技公司及医疗服务方代表分享了基于数据空间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共同指出可信数据空间是构建未来健康服务新生态的创新载体,通过激活“三医”数据要素,作为实现商保产品创新、精准理赔和主动健康管理的核心引擎,催化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普惠精准的新型服务模式。
1.探索“三医联动”的城市级融合应用
江苏省数据集团打造的医保行业数据空间以及上海、济南等城市数据集团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成功汇聚了医疗、医保、公卫等数据,为商保快赔直赔、药企市场决策、区域人群健康分析等场景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基础,实现了“三医”数据的融合应用与价值倍增。
2.有助于破解商保服务效率与创新瓶颈
中投国信、中科乐约等机构明确指出,传统保险面临理赔体验差、风控难度大、产品设计缺乏数据支撑等痛点。数据空间通过提供合规、实时的数据核验服务,实现了快速理赔,提升了客户体验并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融合的健康数据为开发带病体保险、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保险等创新产品提供了可能,极大拓展了商业健康险的服务边界。
3.催生“数据+服务+支付”的闭环健康管理新业态
苏州卫健委信息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建健康医疗可信数据空间,组织开发的AI健康助手,能够为居民提供比个人更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个性化管理服务。这种能力与保险结合,可推动保险从事后理赔向事前干预转变,通过健康管理降低理赔风险,推动形成了“健康促进-风险降低-支付优化”的健康服务模式创新。
4.大型医疗集团作为高质量数据供给方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通用技术集团和华润健康展示了其覆盖多省、连续稳定且包含健康管理与诊疗全流程的数据资源。他们主动开放合作,期待与保险、医药、科技公司共同探索数据产品开发与联合运营,展示出医疗服务提供方正从数据的“持有者”转变为生态的“共建者”。
同时,与会嘉宾也一致认为,要实现数据空间价值的最大化,仍需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一是机制创新需审慎推进。探索监管沙盒等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审慎探索数据融合与匿名化的合理边界,为更高维度的AI模型训练与跨域数据应用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高质量数据供给与标准互认亟待加强。当前,以患者为单位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生物医学数据供给依然不足,部分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数据未能有效整合形成高质量、可用的数据集。这严重制约了真实世界研究、新药研发的深度以及AI大模型的训练与落地效率。必须加快建立跨机构、跨区域的统一数据标准与互认机制,打通临床数据与科研队列数据的对接通道。
三是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与分配机制是关键。数据资产定价机制尚不健全,数据产品在定价合理性与收益分配公平性方面存在争议,缺乏市场化、分层分级的定价模型。必须设计合理的投入与收益分配模式,充分激发医院、医生等数据提供方的参与积极性,构建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来源: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
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是由国家数据局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联合19家央企、30家研究院所和龙头企业发起成立的跨行业、开放性、公益性组织,首届轮值理事长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担任。联盟以推动可信数据空间落地实践、探索数据要素规模化流通路径为核心目标,落实《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工作部署,凝聚产业合力,共同打造一批示范成效显著的可信数据空间,助力构建繁荣活跃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目前,联盟成员已达637家!下一步,联盟将积极组织开展资源对接、专题研讨等活动,推动成员在标准研制、场景创新、互联互通等方面深化合作,发挥平台优势,围绕相关政策、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开展宣传推广,着力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生态繁荣发展。

可信数据空间报告可通过公众号“智慧城市行业分析”,回复关键字“可信数据空间报告”获取更多报告

数据技术标准指南全套19个标准下载,请在公众号“智慧城市行业分析”回复“19数据标准”,下载文件压缩包。
高质量数据集可通过公众号“智慧城市行业分析”,回复关键字“高质量数据集”获取
数据基础设施标准可通过公众号“智慧城市行业分析”,回复关键字“数据基础设施”获取
www.smartcity.t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