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架构框架 第1部分:参考模型》(GB/T 45963.1-2025)给出了7大参考模型(目标-业务-数据-应用-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为后续架构设计、治理、能力评估、信息交换提供概念级元模型。该标准于2025年8月1日发布,2026年2月1日起实施,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营和评估环节提供统一依据。

01 数字政府架构框架GB/T 45963标准全缆

- 第1部分《参考模型》:规定目标、业务、数据、应用、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七大参考模型,统一数字政府顶层设计的概念体系;
- 第2部分《架构设计》:提供面向工程实施的架构设计方法与流程;
- 第3部分《治理》:明确数字政府架构持续治理的要素、机制与要求;
- 第4部分《能力评估》:建立成熟度评估模型与评价准则;
- 第5部分《信息交换模型》:规范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信息资源描述与共享要求。
该系列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25年8月1日发布,2026年2月1日起实施,为省、市、县各级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营和评估环节提供统一依据。
02《数字政府架构框架 第 1 部分:参考模型》标准要点分析
《数字政府架构框架 第1部分:参考模型》(GB/T 45963.1-2025)是五部系列标准中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于2022年12月立项,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归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华为等数十家领军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完成。
针对数字政府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系统协同不足、数据共享薄弱、重复建设等痛点,标准在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与国内最佳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整合广东、贵州、浙江等地典型案例,构建了一套统一、权威且可操作的顶层设计方法论与通用语义体系。
该框架贯通规划、审批、建设、运营、维护、监督、管理全生命周期,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一致的参考基线,实现蓝图统一、语义统一、评估统一,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由分散项目驱动向整体协同、架构引领的标准化、规范化新阶段转型升级。
参考模型概述
《数字政府架构框架 第1部分:参考模型》(GB/T 45963.1-2025)
给出了7大参考模型(目标-业务-数据-应用-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为后续架构设计、治理、能力评估、信息交换提供概念级元模型。

《参考模型》的核心是其提出的七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参考模型。这些模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政府架构视图,从战略目标到技术实现,再到持续运营和安全保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模型1:目标参考模型 (Target Reference Model)
目标参考模型是整个架构框架的起点和最高指引,它主要描述数字政府建设的战略意图、任务目标、远景、支撑要素以及建设方向。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所有后续的建设活动都与国家或地区的宏观战略保持一致,做到“师出有名、方向明确”。
该模型通常包含三个层次:
◦ 远景目标 (Vision) :定义数字政府建设的长期愿景和最终价值,如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政务服务、激发经济活力等。
◦ 支撑要素 (Supporting Elements) :指为实现远景目标所依赖的关键领域,这直接对应了业务、数据、应用、基础设施、运营和安全六大参考模型
◦ 目标维度 (Target Dimensions/Directions) :将宏观目标分解为可衡量、可管理的具体维度,例如服务便捷度、决策科学性、社会参与度、运营效率等。
目标参考模型解决了数字政府建设“为了什么”的根本问题。它通过构建一个清晰的价值导向体系,使项目投资决策、绩效评估都有据可依,避免了为技术而技术的盲目建设。
模型2:业务参考模型 (Business Reference Model)
业务参考模型是对政府如何运作的抽象描述,它独立于具体的执行机构和技术实现,专注于政府的职责体系、业务能力和工作流程。其核心目标是梳理并标准化政府的各项职能,为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提供统一的业务视图。
该模型通常包含三个层次:
- 职能 (Function) :对政府核心职责领域进行分类,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
- 事项 (Service/Item) :在具体职能下,进一步细分的政务服务事项或管理事项,如企业注册、税务申报、社会救助审批等。
- 业务流程 (Business Process) :描述完成某一事项所需要的一系列活动、步骤和规则。
业务参考模型是整个架构框架的基石,它回答了“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通过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业务模型,可以清晰地识别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关联,是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等业务流程优化的前提。
模型3:数据参考模型 (Data Reference Model)
数据参考模型提供了一种对数字政府所拥有和使用的各类数据资源进行分类、组织和描述的标准化方法,其核心目标是促进数据资源的理解、共享、交换和应用,实现从“数据资产”到“资产价值”的转变。
该模型通常包含四个层次:
- 原始数据 (Raw Data) :各业务系统直接产生的、未经过处理的原始数据。
- 标准数据 (Standard Data) :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后的数据。
- 关键数据 (Core Data) :指那些基础性、全局性、高价值的数据,如法人库、人口库、地理信息库等。
- 应用数据 (Application Data) :为满足特定应用场景(如决策分析、智能推荐)而组织的数据集或数据产品。
数据参考模型是数字政府的“血液系统”。它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和管理框架,为数据治理、数据开放共享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是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的关键技术手段。
模型4:应用参考模型 (Application Reference Model)
应用参考模型对数字政府中的各类应用服务、公共支撑能力和协同应用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应用能力的复用和协同,避免重复开发,实现敏捷、高效的应用构建。
该模型通常包含三个层次:
- 协同应用 (Collaborative Application) :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公众、企业或政府工作人员)的各类业务应用,如政务服务App、协同办公平台等。
- 支撑能力 (Supporting Capability) :可被多个协同应用复用的公共组件或服务,如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非税支付、GIS服务、AI能力等。
- 应用接口 (Application Interface) :定义了应用之间、应用与平台之间交互的标准方式,如API接口。
应用参考模型是数字政府能力的“工具箱”。通过将通用的能力沉淀为可复用的“积木”,新的应用开发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合而成,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模型5:基础设施参考模型 (Infrastructure Reference Model)
基础设施参考模型描述了支撑数字政府运行所需的各类硬件、网络和平台资源,基础设施参考模型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存储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设施等,为数字政府提供基础支撑。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共建共享和统一管理,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可靠、弹性的运行环境。
该模型通常包含多个层次:
- 网络基础设施 (Network Infrastructure) :包括政务外网、政务专网、互联网等。
- 数据中心/云基础设施 (Data Center/Cloud Infrastructure) :包括服务器、存储、虚拟化平台以及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等云服务。
- 平台基础设施 (Platform Infrastructure) :指PaaS层服务,如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平台、容器云平台等。
- 终端 (Terminal) :用户访问数字政府服务的各类设备,如PC、移动设备、自助服务机等。
基础设施参考模型是数字政府的“地基”。一个标准化的、集约化的基础设施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为整个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基础保障。

模型6:运营参考模型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
运营参考模型关注数字政府的持续运行和发展,包括运营目标、资源整合、运营方案等。运营参考模型建立了数字政府持续健康发展的运营保障体系,涵盖了从日常运维到业务推广再到生态合作的各类活动,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数字政府“建得好”更能“用得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模型通常包含三个方面:
- 基础运营 (Basic Operation) :主要指技术层面的运维管理,如系统监控、性能管理、故障处理、安全运维等。
- 业务运营 (Business Operation) :指围绕业务应用和服务的推广使用,包括用户培训、服务推广、用户反馈处理、服务效果评估等。
- 生态运营 (Ecosystem Operation) :指构建开放合作的数字政府生态,包括与第三方开发者、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数据开放运营等。
运营参考模型将“重建设、轻运营”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建运并重”。它强调了数字政府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和精心管理的生命体,其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平台的先进性,更在于能否在实际应用中持续创造价值。

模型7:安全参考模型 (Security Reference Model)
安全参考模型是一个贯穿所有其他模型的综合性保障体系,它对数字政府建设中涉及的各项安全策略、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了全面组织。
安全参考模型由三个递进层次构成:
- 基础设施安全——面向网络、计算、存储等底层资源,统一部署防护设施与安全配置,构建可抵御通用风险的基础设施环境。
- 数据安全——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保障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能力与方法。
- 运行安全——通过持续性技术与管理措施,实现安全策略的动态优化和防御能力的不断提升。
安全参考模型设计遵循“先调研、再整合、后细化”的三步闭环:首先对基础设施、数据、运行三大领域全面识别风险与需求;其次统一梳理现有方法、策略与技术,形成一体化方案;最后按对象、范围、类型、措施细化分类,构建覆盖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并相互协同的完整类别体系。其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纵深防御、主动防护的整体性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字政府的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参考模型是数字政府的“免疫系统”。它强调安全不是一个独立的附加模块,而是内嵌于架构设计、开发、运营各个环节的内生能力,为数字政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底座。
03 《参考模型》标准亮点
GB/T 45963.1-2025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构建了七层闭环的一体化框架,为数字政府提供可复用、可演进、可治理的顶层设计范式。主要亮点包括:
1.体系闭环。以“目标→业务→数据→应用→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七层递进关系,首次在国家标准中把顶层设计、工程落地与持续保障完整贯通,形成可迭代、可验证的治理闭环。
2.数据贯穿。用四级数据模型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宏观经济、社会信用、地理空间6大主数据固化为国标,配套元数据及接口规范,实现从采集、治理到共享的全流程标准化,可直接落地为各级数据资产目录。
3.智能升级。在应用参考模型的“支撑能力”层预留统一 AI 能力平台接口,支持把通用算法和大模型封装为标准化服务,一次部署、全域调用,显著降低重复建设成本并加速智能审批、智能客服等场景落地。
4.协同成为一级概念。目标参考模型首次把“协同需求、主体、范围、活动、流程、场景”六个维度纳入顶层语义,为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和多元主体共治提供可复用的元模型,从根本上破解“条块分割”。
5.开放可扩展。标准按照“合适、简单、演化”原则设计,框架内置区块链、隐私计算、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技术插槽,支持省、市、县按需裁剪、平滑升级,确保长期技术演进与差异化落地并行不悖。
04 《数字政府架构框架 第 1 部分:参考模型》应用前瞻
GB/T 45963.1-2025 用 “一套标准语言” 解决了数字政府顶层设计碎片化、协同难、安全弱、评估缺基线的痛点。它既根植中国特色政务治理场景,又能与国际主流 EA 框架对接,为后续政策、技术、产业三轮驱动奠定了坚实底座。

国家标准GB/T 45963.1-2025《数字政府架构框架 第1部分:参考模型》的发布,是中国数字政府建设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所提出的七大参考模型,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蓝图。
该框架通过提供统一的架构语言和方法论,将有效引导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走向标准化、集约化、协同化和智能化的新阶段。尽管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应用案例尚待涌现,但其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已十分明确。
针对该标准应用,提出以下建议:
1. 对于政府部门。建议各级政府在规划新的数字政府项目或对现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时,积极组织学习并采纳《参考模型》作为顶层设计的核心依据,尤其是在制定“十四五”后续及“十五五”相关规划时,应将此框架作为重要参考。
2. 对于行业与技术供应商。建议相关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入研究七大参考模型,调整自身的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使其与国家标准对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数字政府项目。
3. 对于标准与研究机构。建议围绕GB/T 45963.1-2025,加快研制配套的实施指南、架构开发流程、成熟度评估模型和最佳实践案例集,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族,以加速框架的落地应用。
www.smartcity.team